「其實,小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出色的音樂人。」天才橫溢,獲獎無數的陳雋鶱(Phoebus)沈醉在回憶中說。
陳雋鶱的少年事
陳雋鶱自五歲已開始學習彈奏鋼琴,擁有十九年的鋼琴獨奏經驗,鋼琴技巧早已達演奏級水準,兼具超過十年公開演奏之經驗。他亦曾於世界各地作公開表演,如多倫多電台、漢城會展中心及柏林音樂廳等。到了今天,Phoebus已經是不少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而他每個星期在海港城的表演都會吸引到一大群人圍觀。
Phoebus回想說他三 歲就開始上音樂班,內容主要都是訓練聽音和數拍子,五歲就真正接觸到鋼琴和小提琴,兩種樂器一起專攻。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Phoebus 成長中家人對他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姐姐。「當時年紀很少,看到姐姐玩樂器玩得十分出色便自然想跟著學。」Phoebus說,而喜歡玩鋼琴的原則是他指出鋼琴是唯一可以不需要伴奏而一個玩的一種樂器。「小提琴都需要找多個人幫手伴奏,但鋼琴就真的可以一個人『自閉式』的玩。」Phoebus笑著說。
原來Phoebus細個時的性格和現在完全不同,他說自己小時好勝心不強,例如很多時間都會覺得姐姐贏他是正常的,就慢慢地認定了自己永遠都會是相比之下的失敗者。
「還記得自己的第一次比賽就是因為老師報名時報錯了歌,結果比賽前五日才開始練習,最後比賽中排全場第尾。」Phoebus無奈地憶述著。
不過,世事難料,小小的錯折並不等於一切。到了讀小五的時候,Phoebus就經歷了人生的一個轉捩點。那年Phoebus在音樂節中一次過囊括了四個冠軍,差一點就破了紀錄。經過是次之後,Phoebus說自己重拾了信心,整個人也積極了,奠定了日後成功的基石。
驚覺興趣才是一切
然而,一個人有音樂天分並不代表他一定會成為一個音樂人,那究竟是什麼令 Phoebus決心做一個全職的音樂人呢?
Phoebus就說其實他在中六時得到了家人同意,就到了加拿大讀書。不說不知,一開始Phoebus自己的意願是覺得前途最重要,所以在加國選了一間有名的大學讀生物化學,但是他的家人卻叫他考慮清楚自己的興趣。
結果,一件事令到了Phoebus望清了自己應有的去向。
「我記得當時我有一份功課是要在顯微鏡下數花粉的數目。我不停的數著,數著,一千顆,二千顆,誰知自己突然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吹走了所有的花粉….」Phoebus猶有餘悸地說。「那時我自己腦中就有一個很清晰的念頭,就是自己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心中反而非常想去練琴,為週末的mini concert準備。」
「我那時就驚覺,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前途還是其次。」之後Phoebus就把握機會,利用交換生的身份回港一年,在一年間嘗試了香港音樂市場各方面的發展空間,例如自薦到商場表演。Phoebus說這樣做的他是第一個,但他很清楚自己只得一年時間,所以一刻也不敢鬆懈,臉皮也練得厚了,反而殺出了一條血路。
望提升香港樂師地位
在很多人心目中,做樂師不是一件有保障的工作,地位又低,Phoebus也非常同意。「做樂師肯定是在香港最辛苦的一行,不但投資最大,而回報又最少。」Phoebus說做樂師是很被動的,每天都要等人找你,而且又要捱鬧,很多時候都要自己買飯躲在後台和工友一起吃,待遇極差。Phoebus指出其實做樂師都需要很多的努力,他們一樣經歷了很多年的苦練才有今天的技術,不應有如此的下場。
眼見現今樂師的苦況,Phoebus 決定開一間自己的公司,當樂手的經理人。「其實我一開始的理念是要開公會,開一個音樂人的公會。不過可惜自己的年紀少,缺乏公信力,所以最後開了一間公司,希望當一盤生意的打理,慢慢地希望改善樂師的待遇。」Phoebus道。而樂手管理便成為了Phoebus公司中很重要的一環。
「我一向都覺得musicians和artists 是沒有分別的,所以我很努力的幫樂手們爭取他們應有的待遇,提高他們在音樂圈中的地位。」
是樂手﹐也是生意人
到了今天,Phoebus除了是個出色的樂手之外,還成為了一個成功的生意人。他的公司除了擔當樂師們的經理人之外,更會承接不同品牌的舞台Show,為客戶提供搭建舞台、燈光、音樂及音響效果等服務,又簽了原子鏸等藝人,為他們製作唱片。Phoebus認為自己能得到今日的成功,實在有賴當初在海港城的表演。每次表演,他自彈之餘,有時又要邀請歌手或朋友上台jam歌,擔當起商場內的警衛、導演、音響甚至主持人等工作,令他學到了很多東西。除此之外,他亦很感謝海港城的推廣部經理Karen Tam,沒有她的賞識和配合,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對於有心做音樂的年輕人,Phoebus 有以下的忠告 :「年輕人做事不要怕厚臉皮,不要怕被人奚落,凡事大膽一點。」Phoebus 微笑著續道 : 「記著決定了要做的事就要做到底,不要輕言放棄。」 |